以前中國收買台灣媒體偷偷摸摸,現在則是明目張膽,我的了解是,目前媒體以台灣為本位,在中國銀彈攻勢之前絲毫不為所動,而且態度強硬的媒體,幾乎只剩下《自由時報》和民視等寥寥幾家而已。
事實上,民進黨提出「住民自決」其主張選項是多元性,既可能維持現狀,也可能指向獨立或統一。上述「一黨綱兩決議文」揭櫫不同時間序列的國家願景與目標,公投獨立建國是「未來式」之終極目標。
既往民進黨領導人也曾表述「統一不是唯一選項」、「統一也是不可排除選項」,這說明「自決權」當中「統一應仍是選項」,林靜儀之表述是將「自決權」的未來選擇由開放多重選擇題,轉變成封閉單一選擇題。2020年總統大選,民進黨提出《社會同行世代共贏決議文》,只公開反對「一國兩制」,既未將「維持現狀」納入新決議文。甚至更坐實民進黨雖承認中華民國,但只是「借殼暫用」而已。推動台灣正常國家運動則是「現在進行式」之策略行動過程,這些目標看似衝突,其實是代表政治理想主義與現實主義妥協。矛盾二:民族自決,但「統一」卻不是選項? 其次,提出封閉性台灣未來選擇,壓縮「維持現狀」表述。
」、跟中國統一「這樣的主張在國家來說是叛國的」,則屬於過度延伸,有限縮言論自由及陷入「兩國論」之困境。一般而言,民進黨在大選前經常會提出新政綱、新決議文、政策文件,例如為因應1992年國會大選,1991年提出《公投台獨黨綱》,宣稱依據公投程序建立主權獨立的「台灣共和國」。Uber正以每年2.5億的經費投入自駕車研發。
年虧50億的公司,未來能回收嗎? Uber2018年虧了37億,2019也是季季重虧 : Q1虧10億,Q2虧52億(營運虧損13億,外加股票補貼39億),Q3虧13億。但這只是州法一廂情願,Uber根本不同意這項法律。可想而知,很多自僱工根本買不起健保。他們看中的是下一階段的自駕車,現在只是過渡時期。
三百萬員工超級大僱主的光環他們絕對擔待不起。首先,Uber駕駛要加入前,人、車都必須經過審核,加入後又必須遵從Uber所有規定,收費標準也完全由Uber制定。
此外最重要的是,失業還可以領六個月的失業救濟⋯⋯這一切當然都來自雇主的口袋。他於Uber開發自駕車早期,從Google偷了一萬四千份機密文件投靠Uber。文:鱸魚 駕駛即將升格為員工 Uber駕駛是自僱還是員工?這聽起來像是專業問題,但是如果換個方式問,答案就會立刻浮上枱面。以修水龍頭為例,要符合「自僱」的定義,必須同時滿足下面三個條件,缺一不可: 我不能控制他的作為和收費。
修水龍頭不能是我藉以營利的商業行為。其實這項法律早就存在,只是過去沒有零工式經濟攪局,所以一直沒有認真去執行。現在他被控33項罪名,如果定罪,他將被判處10年徒刑。健保的昂貴是全國性的,並不只限於矽谷
現在加州現有的20萬Uber駕駛在1月1日就要從自僱變成Uber員工了。可想而知,很多自僱工根本買不起健保。
此外最重要的是,失業還可以領六個月的失業救濟⋯⋯這一切當然都來自雇主的口袋。文:鱸魚 駕駛即將升格為員工 Uber駕駛是自僱還是員工?這聽起來像是專業問題,但是如果換個方式問,答案就會立刻浮上枱面。
三百萬員工超級大僱主的光環他們絕對擔待不起。首先,Uber駕駛要加入前,人、車都必須經過審核,加入後又必須遵從Uber所有規定,收費標準也完全由Uber制定。去年7月10號加州州議會終於無異議通過,網路經濟體制下的工作者,必須以零工法(California Assembly Bill 5)界定。Uber全球營收最高的三大都會區──紐約、洛杉磯和舊金山,兩個已經淪陷。未來要走入自駕領域,最重要的就是AI研發背後,需要深入每一個觸角的資料。他於Uber開發自駕車早期,從Google偷了一萬四千份機密文件投靠Uber。
九月初法案在加州參議院通過,緊接著州長立即簽署隔年生效。Uber把地址隱藏起來,要接單後才看得到。
如果未來Uber必須被迫把全球三百萬駕駛都歸類為員工,營運成本最少會提高三成。這只是對他個人的起訴。
生活在台灣的我們很難想像自己買健保的代價──年初有一位朋友被裁員,一家四口立即淪入沒有保險的窘境。更可想而知,那些駕駛都迫不急待想要升格為有健保福利的員工。
此外還要加上健保、休假、福利以及失業救濟等額外開銷⋯⋯這會帶給Uber多大的財政災難?當初廉價搶進市場消滅計程車的時候,這些成本並沒有算計在內。為什麼Uber這麼怕駕駛變員工 ? 雇主對員工的基本責任有多少? 零工與員工最大的區別是,員工必須受到勞基法保障──這包括最低工資保護,夜間及周末、假日加倍計薪,所有車輛保險、損耗、油費與維修都必須由公司提供,外加休假、健保、福利等等。現在他被控33項罪名,如果定罪,他將被判處10年徒刑。在矽谷大家都在談房價,但很少有人談健保,那是因為只有沒有工作的人才知道它的可怕。
Uber正以每年2.5億的經費投入自駕車研發。自僱就必須自付天價的的健保費 美國沒有全民健保,自僱必須自己買健保。
修水龍頭不能是我藉以營利的商業行為。難怪現在Uber要拚死阻擋。
照這種速度,Uber一年的總虧損額將在50億美元以上。加州的法令一向有帶頭作用,後面已經排隊等待修法的有:紐澤西州、紐約州、奧勒岡州、科羅拉多州、瑞士和英國。
再把問題拉回主題,你會發現答案非常明顯,Uber的問題也跟著變大了。但這只是州法一廂情願,Uber根本不同意這項法律。Uber敢肆無忌憚地虧損,是因為賺錢根本不是他們現階段目的。其實這項法律早就存在,只是過去沒有零工式經濟攪局,所以一直沒有認真去執行。
Uber駕駛只「部分符合」最後一項規定,前面兩樣明顯都不合格。去年4月加州最高法院已首先發難,判定零工經濟工作者算是員工。
這只是2019年Uber眾多災難的其中一項。他選擇自費延續公司提供的保險,結果一個月的保費是2500美金。
但是法院沒有立法權,對於Uber並沒有造成立即的影響。這已經快可以媲美矽谷的房租了。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